2025年6月20日—21日,第五届招标采购与产业链供应链管理前沿论坛在合肥成功举办。《中国招标》2025年度理事会同步召开。
本届论坛由《中国招标》期刊有限公司主办,安徽公共资源交易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招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招标采购协会、安徽省公共资源交易协会、安徽文兜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协办。论坛以“拥抱人工智能 锻造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行动战略,汇聚招标采购与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专业力量,旨在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机电设备招标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政府采购中心)主任刘爱民出席6月20日上午的主论坛并致辞。他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招采行业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特别是随着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成熟,智能问答、辅助评审等功能应用加快落地,有效提升了招采全流程效率,但与此同时也面临数据安全、业务模式变革等诸多问题。对此,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强化创新驱动,推动人工智能在招采全链条多场景集成应用,加快推进智能辅助评审等应用规模化落地,推动招采行业智能化升级。二是健全制度保障,构建适配数字时代的招采标准法规体系,运用区块链等技术打造可追溯的审计监管机制。三是通过打通技术转化通道、建设共享平台、降低中小企业应用门槛、举办技能大赛等,汇聚各方优势资源,培育行业创新生态。
《中国招标》期刊有限公司总经理、社长张松伟,以《认知决定未来》为题发表致辞。围标串标痼疾难除,招标采购还有没有未来?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韧性的要求与招标采购不确定性的矛盾如何解决?采购创新产品如何走出用户单位与国内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死循环”?AI对招标采购与产业链供应链管理带来了怎样的冲击,我们该如何应对?针对上述行业核心关切,张松伟表示,竞争是文明进步的根本推动力,我们应该做竞争的守护者,并永远保持心存敬畏的乐观态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韧性是多方多次博弈的结果,没有博弈就没有真正的安全与韧性。跳出“合作死循环”需在绝境中抱团突破,目前已有不少产业在这方面作出了成功示范。对于AI冲击,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AI是人类的工具,可以快速积累知识或技能,但认知问题永远属于人类。
安徽公共资源交易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平,在致辞中对论坛的召开致以热烈祝贺。他表示,安徽公共资源交易集团作为全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共建者,始终秉持“规范 高效 创新 服务”的理念,在数智化采购平台建设上持续发力,于多个关键领域深耕细作,取得显著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集团的使命担当,也得益于数智技术的蓬勃发展与广泛应用,以及行业间的科技合作共享。期待借助此次论坛契机,与全国同行深度合作,共研采购创新路径,共享数智转型经验,提升招标效率与透明度,共建协同发展生态,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动能。
安徽省招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顾凌波在以《用创新赋能咨询价值 用实践诠释咨询文化》为题的致辞中,介绍了集团与《中国招标》期刊有限公司携手共筑行业生态圈的情况,以及集团从单一国际招标逐步发展为全领域覆盖的综合咨询服务商的历程。她表示,集团坚持长期主义,实现了从“一业强体”到“一体多业”的转型升级,服务范围覆盖全国20多个省(区、市),主编或参编100多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围绕工程咨询产业链前延后拓,形成八大业态。此外,集团还注重数智化转型,打造了多个行业平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主论坛特别设置的“重要发布”环节亮点纷呈,重磅启动了重大技术装备招标系列标准之电驱压裂装备招标需求、评标办法、采购招标文件编制指南发布仪式,《人工智能+招标采购创新应用蓝皮书》编制启动仪式,国企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系列丛书之《国有企业采购政策法规选编(2025年版)》发布仪式,以及数智招采·智链未来——招采大模型智能应用平台发布仪式。
为贯彻落实2023年8月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平等参与企业招标投标活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国机电设备招标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政府采购中心)与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合作,在石油化工装备领域选取电驱压裂装备,组织重点用户企业、装备制造企业、招标代理机构,针对石油化工装备领域的电驱压裂装备,编制并正式发布《电驱压裂装备招标需求编制指南》《电驱压裂装备评标办法编制指南》《电驱压裂装备采购招标文件编制指南》3项团体标准,填补相关领域标准空白。
在人工智能深刻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当下,中国机电设备招标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政府采购中心)深耕招标采购数据价值挖掘、招标采购大模型等领域研究。2025年3月,招标中心联合《中国招标》期刊有限公司、招标采购联盟发起“智链招采 引领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招标采购应用案例及解决方案征集”活动,面向全国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广泛征集AI技术在招标采购领域的实践案例与技术方案。经层层筛选评选出20个典型案例。6月20日,《蓝皮书》编撰工作组宣告成立。下一步,编撰工作组将围绕AI赋能招标采购全流程场景展开调研,剖析技术落地难题,为行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国企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系列丛书之《国有企业采购政策法规选编(2025年版)》在主论坛正式发布。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大量设备、物资、服务等采购活动缺乏上位法依据和操作指引,业界缺乏国企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政策汇编及实务指南类专业图书。为回应企业关注、填补市场空白,《中国招标》期刊有限公司组织专家系统编纂该系列图书。该系列图书共计四册,本次发布的《国有企业采购政策法规选编(2025年版)》为丛书首本,将作为第二届招标采购技能大赛国企采购赛项的复习参考与竞赛评判依据。
中国机电设备招标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采行业大模型智能应用平台也成为全场焦点。该平台汇聚国内海量招采公告数据及全球进出口贸易明细数据,并打通工商、信用、司法等数据源,深度学习理解近400份招采法规与政策文件,构建2100万企业画像、30万商品图谱。平台及时回应招标人、采购人、投标人、代理机构等各方市场经营主体需求与难题,提供招采实务问答、智能辅助清标、国内市场资讯精准推送、中小企业出海指南等公共服务,实现产业链供需精准对接及投标主体和投标文件风险洞察,引领招采行业智能化变革。
作为交易领域专业知识服务提供商,《中国招标》始终坚持为专业驱动高质量交易而奋斗。在主论坛主旨演讲环节,行业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凭借深厚的专业积累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带来观点独到、内容翔实的精彩演讲。现场思想碰撞,迸发出耀眼火花,俨然成为汇聚交易领域前沿理念、探索创新发展路径的智慧高地。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秘书长、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彭新良在《2025年十大供应链发展趋势:AI赋能采购供应链变革》的主旨演讲中,揭示技术如何从“效率工具”升级为“价值创造引擎”,展现AI如何重塑采购供应链的竞争范式。他认为,2025年,AI技术将深度重构采购供应链的核心逻辑,推动行业迈向“认知驱动”的新阶段。AI将助力实现供应链全流程自动化,采购效率大幅提升,数字孪生技术模拟风险场景,中断预警响应速度提升80%。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兼国际工程管理学院院长张水波,以《借鉴FIDIC理念,正确认识工程咨询》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国家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规〔2019〕515号)为我国工程咨询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然而在政策落地实施过程中出现一系列认知偏见,如将全过程工程咨询简单等同于传统咨询服务的叠加,误解全过程工程咨询单位的角色和职责等。实践中,应借鉴国际工程咨询工程师的咨询(FIDIC)理念,通过理解工程咨询性质,选择咨询服务商应以提供“价值”为标准,建立涵盖业务开发、专家团队管理等的管理体系等方式,实现全过程咨询健康发展。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赵勇,以《美国政府采购改革——效率、权力与制度韧性的世纪博弈》为题,深入探讨效率、权力与制度韧性在技术时代的复杂博弈,通过历史案例与现实挑战的交织分析,揭示政府采购改革背后的权力重构逻辑。他指出,美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政府采购改革实验可能导致行政权扩张、公共服务效能削弱,甚至引发联邦治理体系权力重构。我国在应用AI技术过程中强调数字时代供应链韧性,通过渐进融合、重塑算法伦理、人机共治等平衡效率与公平,构建技术治理方案。呼吁行业重新审视技术在公共治理领域的价值定位,以制度约束确保技术服务公共利益。
安徽文兜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葛佳音,以《从招投标现实困境到理想蓝图——智能编标如何铺就行业升级路》为题作主旨演讲。她认为,理想的招投标应充分竞争、相对公平且规范高效,但现实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充分竞争之下产生的高昂社会成本;相对公平背后存在的政策倾斜、中小企业面临资质限制等多重困境;因非关键因素造成重大损失、效率低下等。通过智能编标工具的智能解析招标文件、极速编写、完全响应招标需求、重复率低等功能,可大幅降低企业投标人力成本,提升效率与精准度,推动行业向理想蓝图迈进。
6月20日下午,主办方精心策划了“创新驱动·数智赋能 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新型储能项目招标采购合规性发展”“智联生态·聚势而上 国企采购智慧供应链管理”“新场景、新生态、新动能:需求牵引与技术落地政府采购”四场实务论坛,数十位行业专家齐聚一堂,通过深度对话与思想碰撞,共同探索行业发展新路径,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智慧交融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