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民族企业异军突起 国产配套件获发展
关键词:配套件
    中国工程机械核心配套件发展的滞后,使得国内主机企业核心配套件严重依赖进口。这种情况不仅导致行业的大部分利润被外资企业所吞噬,还使行业受到某些外企的限制,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更上一层楼的严重阻碍,“锁喉之痛”一说也由此而来。尤其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工程机械大国后,补齐配套件短板的任务日益迫切。

  在行业较为萧条的情形下,企业为实现自身突围各显神通,而补齐国产配套件短板的大计能否实现?行业短板补齐之日何时到来?工程机械配件网记者走访了华东地区部分配套件企业,倾听了他们对于企业、行业发展的真实看法。

  面对行业产能过剩的残酷现实,配套件生产企业都意识到,只有不断推动技术升级、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才是出路。因此不管是大型跨国公司还是国内配套件龙头企业,甚至是规模极小的家庭作坊,都不约而同地加大力度进行技术革新与产品升级。

  当然,同是产品研发,但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规模、实力、理念差别很大,其投入多寡和研发步伐快慢也不一样,甚至同一行业、同一地域甚至起步时间早晚相差无几的企业,在技术升级、新品研发的着眼点上也各有不同。

  中小企业大多从产品加工的角度出发,目光停留在更新设备、改变产品外观的层面上,他们之中不少企业才刚刚意识到,原材料对于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规模稍大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有专门的研发队伍和实验室,产品研制成功后送到有相关合作的企业去试验。但由于与主机企业的沟通不畅,合作十分困难过程中障碍重重。

  不得不说,历史悠久的大型跨国企业在这方面显然更有优势。他们的科研队伍不仅集中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实验环境更加先进,计划周详,前瞻意识强,技术研发成为企业的重中之重,一般提前3到5年或是5到7年,事实就是,他们已经研发出七年后的最新产品。而借助集团完善的产业链和庞大的体系,不仅实验无障碍,相当一部分产品还可以直接内部消化。

  外资企业不是我们的敌人,但在中国工程机械配套件崛起的过程中,赶上或者说超越他们是我们的唯一选择。因此,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是我们目前最为重要的工作。

  但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之间的差距不是3年、5年,也不是7年,而是一道巨大的鸿沟。时间积淀的除了技术上的优势,还有前瞻的理念,健全的发展机制,完善的精益管理制度,优秀的企业文化。这种良性机制不是在短时间内砸钱能够达到的。

  与上述种种问题相比,再谈什么是技术壁垒。我们也向外企高管提起过这个问题,而对方直言不讳的回应,技术不是那么容易被超越的。他们并不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情发生。而一位浸淫行业20年的企业经营者告诉我们,我们的设备是最先进的,制造出的东西却并不是最好的。究其原因,基础材料的差异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更难以突破的却在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是一门手艺,就像是许多传统艺术的老师傅,依托于人,这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更何况在劳动力纷纷逃离工厂的时候,我们想要获得足够的熟练工尚不可得,更遑论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产学研严重脱节,高谈阔论却不能下车间,将其创新成果产业化,与外商积淀百年的研发实力比拼,就连我这个中国人也觉得蚍蜉撼树。

  我们痛恨技术壁垒,也厌倦了没完没了的反倾销诉讼,对诸如此类的花招我们十分不屑。但是就是这样让我们不屑的招数,却让我们只能被动挨打,屡屡在同一个地方跌倒。这实在是令人无奈的事情。

  巨额利润被外资企业赚取,行业命脉被对手把持,这实在是一件非常无奈的事情。指责其对我国设定技术壁垒固然情有可原,但将它作为假想敌实在大可不必。面对就应该放弃闭关锁国的心理壁垒,真正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幸而,不少企业告诉我们,他们已经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不想爆发,也不想暴富,唯有一心一意、不离不弃,等待配套件崛起的那一天到来。他们认为,与其时时刻对外国的封锁愤愤不平,不如踏踏实实做些实事,生气不如争气,早日将配套件的短板补齐才是正事。




发表于:2013-01-25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配件网